- 谭洪益;
基于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文本分析和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程度加权指标,实证检验数据资产信息披露通过分析师关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即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越充分,企业价值越高。进一步分析发现数据资产信息披露通过吸引分析师关注,促进企业价值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对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数据密集型企业和市场化水平高地区企业的市场价值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为此,应发挥分析师信息中介作用,优化数据资产分级披露,提升企业价值。
2025年05期 v.15;No.85 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 强敏;陈曦;
基于2010—2022年CFPS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明显和贝叶斯自适应Lasso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贫困脆弱性缓解作用的空间异质性与多阶段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贫困脆弱性存在显著的缓解作用;数字乡村建设的缓解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在中部地区的缓解力度最大,其次是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最弱,并且在西部存在内部分异;数字乡村建设的缓解作用具有多阶段性,随着农村贫困脆弱性水平的提升,数字乡村建设的缓解边际在东部、中部、东北及部分西部省份表现为“U”型状态,而在其他西部省份表现为递增状态。为控制农村贫困脆弱性,地方政府需要强化农村数字扶贫、注重数字乡村建设政策的区域差异化以及重点建设内容的阶段性调整。
2025年05期 v.15;No.85 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 陈颖威;叶琪;
基于我国2012—2022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在测算新质生产力与生态韧性指数的基础上,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生态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生态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关系在经历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适当的政府干预、社会公众关注度越高,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生态韧性的提升作用就越强;异质性分析显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和高城镇水平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生态韧性的提高效果更加显著。为此,应进一步通过坚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城镇化发展、强化多主体合作等不断释放新质生产力对生态韧性的积极作用。
2025年05期 v.15;No.85 6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 李学如;
义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宗族赈恤组织,其本质属性在于宗法性;公益信托则是为实现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的现代金融法律制度。二者虽在组织架构与运作模式上存在某些相似特征,但在设立宗旨、受益人范围及组织性质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梳理传统宗族义庄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定位,比照现代公益信托的构成要件与基本特征,对两者开展比较研究,旨在澄清学界与业界相关模糊认识,准确界定义庄的慈善属性,进而为义庄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2025年05期 v.15;No.85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 潘先伟;
青年观众与戏剧审美教育关联紧密,沉浸式戏剧为青年戏剧审美教育带来了新契机。沉浸式体验源于心理学概念,能唤起内心“原型情结”。德勒兹的戏剧理论推动了戏剧审美教育从传统模式向“沉浸式体验”的转变。当下,科技助力沉浸式戏剧发展,青年积极参与其中。在静默性沉浸体验下,青年通过观赏《哈姆雷特》《雷雨》等经典戏剧,体悟人性冲突,实现自我教育;先锋戏剧如《暗恋桃花源》《恋爱的犀牛》等也深受青年喜爱。在参与性沉浸体验方面,国内外诸多沉浸式戏剧作品如《不眠之夜》《成都偷心》等,借助现代科技,让青年观众参与其中,获得参与快感。戏剧文化作为软实力为青年的戏剧沉浸式体验既提升自身艺术审美素质,又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力量,同时在新科技文化语境下,对培育青年艺术精神、传承戏剧文化意义重大。
2025年05期 v.15;No.85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