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虎;牛子薇;
人工智能多样性是其生态系统的核心特征。算法开发、数据获取来源的多样性,以及算法和数据获取路径的互联网和电能的可及性,决定了人工智能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当前,人工智能的歧视性或偏见,正是开发、使用、部署及治理中缺失多样性的表现。人工智能多样性是人类思想多样性的基础、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以及竞争个体多样性的保障,其不仅具有内在价值,还具备工具价值,对人类社会创新、文化繁荣及公平竞争具有重要意义。为应对当前人工智能多样性缺失问题,需制定保护和促进多样性的政策框架,将多样性嵌入人工智能伦理标准,同时开展国际合作,弥合地缘技术差距,实现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和公平惠益分享,确保其服务于人类福祉的终极目标。
2025年03期 v.15;No.83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 燕道成;曹江睿;
数智时代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智媒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主流媒体新闻生产边界逐步消融,表现为:流程边界被打破,新闻生产流程实现再造;主体边界模糊,传受身份区隔消解,行业主体权威受到冲击;时空边界被打破,新闻生产的固有时序维度和空间场域发生改变;伦理边界面临风险,新闻生态失衡。为此,主流媒体应积极采纳“扩张”“驱逐”和“保护自主性”的边界工作策略重塑其新闻生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扩张”策略包括扩张新闻生产主体、形式和场景;“驱逐”策略涵盖驱逐罔顾事实的非专业生产者、智能算法模型的技术滥用和不符新闻伦理的价值追求;“保护自主性”策略则涉及借助法律与政策保障以及坚持人本主义取向。
2025年03期 v.15;No.83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 李杰辉;韩雅清;
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显著促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两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达到一定阈值后,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东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不显著的差异化现象。建议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适度控制发展速度与优化发展质量并重,以推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
2025年03期 v.15;No.83 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 刘江;吴兴海;
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可选择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而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分别存在机会成本与机会主义的互补优劣势。在卖方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买方处于中心地位,拥有交易契约的决策权。构建包含买卖双方决策行为的多阶段博弈模型,分析非正式契约和正式契约假设下买卖双方的决策行动选择及买方的期望收益。发现买卖双方信任程度、正式契约的签约成本和低质量类型商品的生产成本是影响交易契约选择的重要因素,并且卖方的贴现因子越小(卖方越重视短期利益)、正式契约的签约成本越小、低质量类型商品的生产成本越小,则买方越可能选择正式契约。
2025年03期 v.15;No.83 33-3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 薛靖;邹文杰;
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创新的引领和科技资源的转化,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探索与总结,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思考与选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与谋划。立足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基于生产力共性和中国式情景,将新质生产力要素分为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等实体要素和科技引领、生产组织、转型管理等渗透要素及生产数据、生产信息等新型要素,科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指标体系。现阶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科技水平和重大布局,统筹因地制宜和区域联动。
2025年03期 v.15;No.83 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 邹小江;
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体育产业的创新性、完整性、智能化和绿色化,符合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仍存在体育产业结构“低端锁定”、高素质人才储备不足、体育产业科技支撑薄弱、体育产业新兴业态发展落后等现实阻碍,影响了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质效。必须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构建市场化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队伍,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并完善成果转化,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充分激活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的赋能作用,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15;No.83 5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 赵慧礼;徐静;
延安时期毛泽东党性党风党纪建设思想,在党科学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建思想、始终践行无产阶级政党初心使命、着力解决中国革命中党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并发展完善。这一思想凝结的以严修党性为基础、以严肃党风为准则、以严明党纪为保障、以整体推进为方略等重要经验,为新时代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新时代,必须坚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必须系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打造高质量党建大格局。
2025年03期 v.15;No.83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 黄瑞腾;
古田会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彰显了以历史清醒为逻辑起点、以历史自觉为内在驱动、以历史预见为方向指引、以历史总结为实践反馈的历史主动精神四重内涵。这一伟大的历史实践,奠定了革命的胜利基础,其蕴含的精神品格对新时代以坚定理想信念、深化群众工作、大兴调查研究、强化斗争精神、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025年03期 v.15;No.83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 单奕铭;
随着我国犯罪结构变化,轻微犯罪前科附随后果的过度化问题日益凸显。现有缓刑制度虽在避免短期自由刑弊端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其“制造前科”的固有缺陷导致犯罪人社会复归障碍。借鉴国外相关国家做法,我国应当构建刑罚暂缓宣告制度。该制度以法定条件为前提,在考验期内通过矫正观察决定是否撤销有罪宣告,从源头阻断犯罪记录生成。建议通过修改刑法第72条规定,采取刑罚暂缓执行与刑罚暂缓宣告并用的制度模式,可以为轻微犯罪案件中的犯罪人提供“出罪”通道,实现刑罚个别化与犯罪人再社会化的有机统一,推动我国刑罚体系向轻缓化、多元化转型。
2025年03期 v.15;No.83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劳佳琦;林吴越;
从刑事诉讼程序的各个阶段出发,找到重要时间节点在时间轴上的准确位置并形成系统性构造,是解决追诉时效制度理论争议的关键。追诉时效计算的开始时间也即犯罪之日,应解释为符合犯罪构成之日。《刑法》第88条规定的是以犯罪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或被害人提出控告为追诉时效计算的中止时间,应当摒弃内涵模糊的“延长说”和自我矛盾的“终止说”;追诉的本质不是立案或起诉,而是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审判机关作出最终生效裁判的时间才是追诉时效计算的终止时间。与时效中止的不清零接续计算不同,因再犯罪而产生的中断时间进行的是追诉时效归零的重新计算。追诉时效制度适用的结果固定时间所对应的是追诉时效期满的时间或终止时间,结论认定时间则涉及量刑权的问题,对二者的明确区分和时效终点的合理选择,将共同实现对追诉时效制度溯及力规定的拆解与重构。
2025年03期 v.15;No.83 8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 梁卓;李坤阳;
黎以冲突中的黎巴嫩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民用物体武器化的广泛担忧。民用物体武器化主要涉及使用“伪装”“诱杀装置或其他装置”和“地雷”等作战方式,这些作战方式属于国际人道法不禁止的战争诈术;但如果通过改装后的通信设备实施这些作战方式,违反了区分原则以及国际人道法对特定常规武器使用的具体限制,尤其是《修正第二号议定书》第7条关于使用诱杀装置和其他装置的限制性规定,将构成被禁止的背信弃义行为,产生相应的国际法律责任。为应对民用物体武器化带来的这一挑战,中国应在外交场合积极推动相关平民保护与合法性审查工作,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同时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025年03期 v.15;No.83 96-10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